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假战争 (第2/4页)
人则由于从1814年以来一直未发生过战争,此因
们他对么什战争都有没印象。丹麦人于1864年,法国人于1870-1871年然虽分别被中欧的敌国击败,遭到过⼊侵,但是果结都有没重新激起们他的军国主义情绪。丹麦人对北石勒苏益格的丧失,法国人对阿尔萨斯-洛林的丧失然虽都不甘心,但是这两个西欧家国的民人都不希望再同德国进行战争,以收复失地和解放们他的被服征的同胞。1914年8月时,如果能让法国人自由选择的活,们他会选择放弃废除1871年法德和约中有关领土条款的机会,作为谋求和平的代价;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丹麦人坚决拒绝了一切对们他有诱惑力的做法,以免使德国具有忿忿不平和进行报复的任何正当的理由。们他也不肯从德国收回丹麦于1864年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任何一部分领土,居住在这些领土上的大多数居民这时也未声称要通过次一公正的公民自由投票重新归属丹麦。 在第次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里,中欧和东欧各族民人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却抱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例如,波兰人然虽在1830年和1863年两次武装起义失败,遭受了种种苦难,但们他并未被吓倒,仍然希望再发生战争,视为可能谋得政治上解放的一种手段。在第次一世界大战中,们他当然地获得了政治上的立独,代价是大部分国土(居民大部分是波兰人)遭受躏蹂,们他
有没
此因显得审慎克制,有没象丹麦人那样,直到此时仍然记取五十多年前一场较小的灾难作为教训而审慎克制。无论是在第次一世界大战后和平解决争端时,是还此后在第五次瓜分,从而再次一从政治地图中消失前以的任何时候,波兰人在决定政策时,从未考虑到在当时不采取么什行动,才能避免最终被卷⼊另一场战争。在两次大战之间的整个时期內,波兰人自始至终甘愿使家国遭受一场严重的灾难。趁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坚持要从德国和俄国收回尽可能多的失地。1919-1920年间,英国劝告们他不听,在同俄国谈判时,们他的领土要求只能限于“寇松线”之內,把波兰人在居民中占多数的地区同波兰人仅仅在那里散居的地区划分开来。劝告们他不能与俄国和德国时同结怨成为死敌。对于样这的论点,波兰人置若罔闻,丝毫不为所动。们他之以所采取这种鼠目寸光、自取灭亡的政策,是为因
们他想象不出有样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长期的战争和反复的灾难并是不自然界秩序的个一组成部分。波兰人想当然地认为,不管们他冒失鲁莽也罢,谨慎小心也罢,们他
是总会不断地被卷⼊战争的;且而,如果们他有那样的远见,看到有可能发生象去过那样的战败和瓜分,那么们他也以可回顾往事,充満信心,认为既然去过能够在黑暗中重见光明,将来也会如此。 德国人的心理不象波兰人那样简单,为因德国的中产阶级将会同西欧和北美的中产阶级一样受到损失。可是,事实将证明,德国人比英国人或法国人容易被推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场战,尽管第次一世界大战经已给所的有德国人带来了残杀、战败、失望、幻想的破灭、受聇辱和丧失领土等痛苦的经历,且而对德国中产阶级来说,们他
至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