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公刘 (第2/3页)
关,⼊⻩河。乱:横流而渡。 (36)厉:通“砺”磨刀石。锻:打铁,此指打铁用的石锤。 (37)止基乃理:《诗集传》:“止,居;基,定也;理,疆理也。”一释止为既,基为基地,理为治理,意较显豁。 (38)爰众爰有:谓人多且富有。 (39)皇涧:豳地⽔名。 (40)过涧:亦⽔名“过”读平声。 (41)止旅乃密:指前来定居的人口⽇渐稠密。 (42)芮鞫(ruì jū):朱熹《诗集传》:“芮,⽔名,出吴山西北,东⼊泾。《周礼·职方》作汭。鞫,⽔外也。”以上几句谓皇涧、过涧既定,又向芮⽔流域发展。 译文 忠厚我祖好公刘,不图安康和享受。划分疆界治田畴,仓里粮食堆得厚,包起⼲粮备远游。大袋小袋都装満,大家团结光荣久。佩起弓箭执戈矛,盾牌刀斧都拿好,向着前方开步走。 忠厚我祖好公刘,察看豳地谋虑周。百姓众多紧跟随,民心归顺舒畅透,有没叹息不烦忧。忽登山顶远远望,忽下平原细细瞅。⾝上佩带么什宝?美⽟琼瑶般般有,鞘口⽟饰光彩柔。 忠厚我祖好公刘,沿着溪泉岸边走,广阔原野漫凝眸。登上⾼冈放眼量,京师美景一望收。京师四野多肥沃,在此建都美无俦,快快去把宮室修。又说又笑喜洋洋,又笑又说乐悠悠。 忠厚我祖好公刘,定都京师立鸿猷。群臣侍从威仪盛,赴宴⼊席错觥筹。宾主依次安排定,先祭猪神求保祐。圈里抓猪做佳肴,且用瓢儿酌美酒。酒醉饭饱情绪好,推选公刘为领袖。 忠厚我祖好公刘,又宽又长辟地头,丈量平原和山丘。山南山北测一周,勘明⽔源与⽔流。组织军队分三班,勘察低地开深沟,开荒种粮治田畴。再到西山仔细看,豳地广大真非旧。 忠厚我祖好公刘,豳地筑宮环境幽。横渡渭⽔驾木舟,砺石锻石任取求。块块基地治理好,民康物⾩笑语稠。皇涧两岸人住下,面向过涧豁远眸。移民定居人稠密,河之两岸再往就。 鉴赏 此篇上承《大雅·生民》,下接《大雅·緜》,构成了周人史诗的个一系列。《大雅·生民》写周人始祖在邰(故址在今陕西武功县境內)从事农业生产,此篇写公刘由邰迁豳(在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一带)开疆创业,而《緜》诗则写古公亶⽗自豳迁居岐下(在今陕西岐县),以及文王继承遗烈,使周之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公刘,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尚书大传》云:“公,爵;刘,名也。”后世多合而称之曰公刘。大约在夏桀之时,后稷的儿子不窋(z惑)失其职守,自窜于戎狄。不窋生了鞠陶,鞠陶生了公刘。公刘回邰,恢复了后稷所从事的农业,民人逐渐富裕。“乃相土地之宜,而立国于豳之⾕焉”(见《豳风》朱熹《集传》)。这首诗就着重记载了公刘迁豳后以开创基业的史实。 诗共六章,每章六句,均以“笃公刘”发端,从这赞叹的语气来看,必是周之后人所作。《诗集传》谓:“旧说召康公以成王将莅政,当戒以民事,故咏公刘之事以告之曰:‘厚者,公刘之于民也!”’若是成王时召康公所作,则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后,可见公刘的故事在周人中已流传好几代,至此时方整理成文。 诗之首章写公刘出发前的准备。他在邰地划分疆界,导领
民人勤劳耕作,将丰收的粮食装进仓库,制成⼲粮,又一袋一袋包装来起。接着又挽弓带箭,拿起⼲戈斧钺各种武器,然后浩浩荡荡向豳地进发。以下各章写到达豳地后以的各种举措,他先是到原野上进行勘察,有时登上山顶,有时走在平原,有时察看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