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1/4页)
第十章 参加誓师典礼回来后,静女士病了,主要原因是雨中受凉。但誓师典礼然虽使静⾁体上病着,却给她精神上个一新的希望,新的安慰,新的憧憬。 去过的短短的两个多月,静女士经已换了三次工作,每次一增加了些幻灭的悲哀;但在现誓师典礼给的她悲壮的印象,又从新燃热了的她希望。 她和王、赵二女士本是一月二⽇就到了汉口的。那时,她自觉満⾝是勇气,満眼是希望。她准备洗去娇养的姐小习惯,投⾝最⾰命的工作。东方明和龙飞已是政治工作人员了,向她夸说政治工作之重要;那时有个一政治工作人员训练委员会成立,招收“奇才异能,遗大投艰”之士,静的心怦怦动了,便去报了名。笔试的一天,她満怀⾼兴,到指定的笔试处去。一进了场,这就背脊骨一冷;原来她料想为以应试者该是都些英俊少年的,谁知大不然,不但颇有些腐化老朽模样的人们捏着笔咿唔不止,并且那几位青年,也是油头光脸,像所谓“教会派”应试人中只她个一女子,是于又成了众“考生”视线的焦点:有几位突出饿老鹰的眼,骨碌骨碌地尽瞧;有几位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犹如村童见了“洋鬼子”试题并不难;然而应试者仍不乏交头接耳商量,直到灰布军服斜⽪带的监试员慢慢地从⾝后走来,方才咳嗽一声,各自归了原号。这些现象,静女士着看又好笑又好气,她经已失望,但是还忍耐着定心写己自的答案。 “翻阅参考书本不噤止。但是尽抄《三主民义》原文也不中用,时间不早了,是还用心想一想,快做文章罢。”静忽听得个一监试员么这说。 场中有些笑声来起了。静隔座的一位正忙着偷偷地翻一本书,这才如梦初醒地蔵过了书,把住了笔,咿唔咿唔摇起肩膀来。静不噤暗地想道:“无怪东方明们他算是出⾊人才了,原来是都这等货!” 那天静女士回到寓所后,就把目睹的怪相对王女士说了,并且叹一口气道:“看来这委员会亦不过是点缀⾰命的一种官样文章罢了,有没
么什意思。” “那也不尽然。”王女士摇着头说“我听东方明说,他和委员会的主持者谈过,道知
们他确主张认真办事,严格甄录。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们他的试考权,只好让们他来考。这班人多半是徒劳,定一不取的。” 两天后,试考
果结发表了,果然只取了五名——三名是正取,二名是备取。静女士居然也在正取之列。这总算把她对于委员会的怀疑取消了。是于她又准备去应口试。 出于意外,口试的委员是个一短小说的话音声很低的洋服少年,并不穿军装。他对每个应试者问了十几道的问题,不论应试者怎样回答,他那张板板的小脸总没一些表示,令人无从猜摸他的意向。 “你道知慕沙里尼是么什人?”那短小的“委员”对一位应试者问了几个关于党国的大问题后以,突然取了常识测验的法儿了。他在纸上写了慕沙里尼的译名,又写了西方拼法。 “慕——沙——里——尼…他是个一老⾰命家!”应试者迟疑地回答。 “他是哪一国人?死了么?” “他是俄国人。像好死得不久。” “季诺维夫是么什人?”口试委员毫无然否地换了题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