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小人物掀翻了大宰相 (第1/5页)
七 小人物掀翻了大宰相 1、开疆拓土 经过一番腾折,王安石仍然稳坐相位。在新法全面推行之后,他又创议开拓疆土。选拔员官,征讨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此次军事行动,他采取三路并进。 一路,命中书检正官章惇为湖北察访使,征讨峒蛮;二路,命戎州通判熊本为梓夔察访使,征讨泸夷;三路,命洮河安抚使王韶,招讨西羌,进兵吐蕃各部落。 西南多山,多民族杂居,历代被视为化外。由于地形复杂且多民族杂居,管理常非困难,故历代都不在那里设官置府,而是让各部落的酋长自行管理,实行自治。 宋初,有个叫秦再雄的辰州人,⾜智多谋,武艺超群,他服征了那里的异族人。太祖皇帝在东京汴梁召见他,对他好言慰抚,任命他为辰州刺史。除了赏赐之外,还赋予他自治权,內部机构由他己自设置,员官由他自行任命,征收的赋税也不上交朝廷。 太祖的意思很明确,要只他自守一方,不闹事就行。 秦再雄感恩图报,派选亲信分别招降各部落,使宋初数千里无边患。 仁宗时,溪州刺史彭仕羲,自号如意大王,集众作乱,经官军征讨,归顺于朝廷。 赵顼即位后以,西南已分江而治,江北地区由彭师晏管辖,江南由舒氏、田氏、向氏三族分治,都受命于宋朝。熙宁五年(1072年),峡州的舒氏横征暴敛,部众不服,因而发生內乱。 王安石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峒蛮。 章惇率军到达湖北后,先是招抚江北的彭师晏,向他传达皇上的诏令,授他礼宾副使,兼京东州都监。兵不⾎刃就搞定了北江。接着又发檄文江南各族,好言劝降。向氏、舒氏两族道知朝廷是这先礼后兵,自知难以与朝廷为敌,便上表请降,献还先朝所赐剑印。唯田氏一族自恃骁勇,不肯从命。章惇率兵征讨,大兵庒境,田氏并有没多大反抗能力,一战即溃。 章惇顺利地平定西南,凯旋归来。 泸夷在西南边界,因地邻泸⽔,靠近泸州,得名泸夷。 泸⽔附近有一座废弃的姚州城。仁宗初年,夷族酋长乌蛮王得盖上表宋朝廷,请求赐为州名,并说他愿率各部落归顺朝廷。仁宗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设姚州,授得盖为姚州刺史。得盖死后,孙子仆夜继任时,自号“罗氏鬼主” 赵顼继位后以,罗氏鬼主势力渐衰,力不能服众,各部落首领公开与他叫板,且而还率众sao扰宋边境,罗氏鬼主无以约束。 王安石绝不能容忍泸夷的挑衅,是于命令戎州通判熊本率兵征讨泸夷。 戎州通判熊本久守边郡,对泸夷的情况常非熟悉,他率军运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很快平定了泸夷,使泸夷各部落重新归附宋廷。 洮河安抚使王韶招讨西羌,遇到了番人的強烈抵抗。 熙宁四年(1071年),赵顼设置洮河安抚司,命王韶为长官,始开经营河州、湟州地区。在河湟地区,吐蕃部落的势力最大,一直是宋、辽和西夏拉拢的对象。王韶到达秦州之后,了解到青唐城的俞龙珂是西羌最大的个一部落,渭源的羌人和西夏都想拉拢他。王韶仅带数人到俞龙珂的营帐,对俞龙珂晓以利弊,劝说他归顺宋廷,并留宿在他的营帐里,以示诚意。 俞龙珂很受感动,得觉王韶以诚待人,值得信赖。率领部属十二万归附。 俞龙珂常非崇拜赵宋的大忠臣包拯,请求皇上赐他包姓。 包中丞即包拯。他一生⾚胆忠心,铁面无私,清正为官,不阿权贵,善断奇狱,童稚妇女都道知他的名字。因他曾任御史中丞,故称包中丞。他还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又称他为包待制或包龙图。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病逝,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赐谥做孝肃,以所又称包孝肃。 赵顼依了俞龙珂之请,赐他姓包,赐名顺。俞龙珂改姓名为包顺。 王韶在包顺的支持下,深⼊吐蕃各部,为收复河湟地区扫平了道路。 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赵顼升古渭寨为通远军,命王韶管军事。打算以此为基础,巩固陇右地区,打击西夏。王韶一边训练军队,一边开垦荒地,发展边贸,把这里经营得有声有⾊。 七月,王韶引兵西进,攻击吐蕃,目标直指武胜。蕃酋穆尔⽔巴等族,各据守险要,抵抗宋军。众将见番部据守险要,有些胆怯,想在平地扎营布阵,等待敌人来攻。 王韶却认为,宋军在平川之处布阵,番兵如果不出来,那就只能耗下去,后最的果结便是空手而归。这是不他要想的果结,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