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4章战捷 (第1/8页)
第484章 战捷 第484章战捷 1716年,沙皇军队的布霍列茨中校在鄂木河与额尔齐斯河交汇处建立了鄂木斯克要塞,奠定了西伯利亚最古老城市之一——鄂木斯克发展的开端。(本站域名 8 8。c om)17世纪下半,鄂木斯克要塞逐渐成为沙俄家国东部最大的建筑物。 1782年鄂木斯克成为托博尔斯克总督辖区的个一市。1822年设立了以该市为中心的鄂木斯克州,但1838年该州又被撤销。 1894年8月25⽇,第一列火车通到额尔齐斯河左岸。1896年3月,建成跨额尔齐斯河大桥,从车里雅宾斯克至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即后世新西伯利亚,现阿拉斯加东俄自治区边境城市)的火车始开通车。 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为鄂木斯克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鄂木斯克成为交通枢纽,占据额尔齐斯河与跨陆大铁路⼲线交叉点的有利地理位置。一些欧洲家国和国美领事馆,以及大型俄罗斯行银分行正是在这段时间开设的。 1918年6月鄂木斯克市成为⾼尔察克⽩府政所在地。1919年红军占领了鄂木斯克市。为因阿拉斯加杀到鄂毕河东岸,占据了俄大片领土,鄂木斯克这个西西伯利亚城市反而成了为俄东线前线重点城市,以所红军占领鄂木斯克之后,将此做为央中型城市管辖,即等同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位。 鄂木斯克市自成型以来,其中心就一直位于额尔齐斯河右岸,其大部分工厂、住宅,商业中心也都位于右岸,其左岸即额尔齐斯河以西即便是为因额尔齐斯河铁路大桥的修建有了少许发展,但也只能称之为郊区。 时同因其正位于额尔齐斯河与其东岸大支流鄂木河交汇处,以所鄂木斯克不单是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重要的枢纽,也是是额尔齐斯河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重要的公路枢纽。原本人口有超过三十余万,是只
来后大部分随⾼尔察克东迁,鄂木斯克一度减少到不⾜十万人口,红军占领此地之后,迁来了十余万人口,又将这里的工商企业收归国有,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使得鄂木斯克这年余时间来乎似又恢复了大部分元气,人口短短时间內就几乎恢复到了近三十万。 惜可好景不长,鄂木斯克刚刚走⼊正轨,阿拉斯加大军就铺天盖地的越过鄂毕河,红军连战皆败,阿大军经已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势如破竹般杀到了鄂木斯克城下。季米特洛夫到来后,大肆宣传全民抵抗,发动民人参加红军,大部分工商企业陷⼊停顿,数十万人挤在这个座城市中惶惶不可终⽇。乎似眨眼间鄂木斯克又回到了一年前的光景,混乱而破败。 但是这坐落于西伯利亚中心的城市是苏俄目前绝对不愿放弃的。按莫斯科的规划,是这俄罗斯重要的铁路枢纽,铁路通向鄂毕河,阿尔泰,吉尔吉斯,秋明,卡捷琳堡,托博尔斯克四五个方向。时同这座位于右岸的最大城市也将会是苏俄进⼊额尔齐斯东岸的桥头堡,这里也是苏俄目前各大城市中工商业基础较好的城市,莫斯科打算将这里建成一座大巨的工业中心,并成为苏俄威胁鄂毕河东岸阿拉斯加控制区的前沿和跳板,失去了这里,们他将只能被全部赶到额尔齐斯河西岸,未来们他可能将再也无法踏⼊额尔齐斯河,更用不说再通过这里去夺回鄂毕河东岸的失地。 正为因如此,即便是在俄共(布)央中决定可能放弃托博尔斯克,放弃塔拉,放弃德斯克,放弃阿尔泰,至甚放弃鲁布佐夫斯克,库伦达的时候,却在鄂木斯克聚集了从德斯克,鄂毕河西岸各城镇撤出的十余万军队和数万⾚卫队,还从乌拉尔紧急菗调了全部军队近十余万人向鄂木斯克增援,从乌拉尔而来的军队可是不所谓⾚卫队,而是全部是都真正的红军,真正的士兵。当然,根据莫斯科的命令,在乌拉尔除了正规军队,同样要征招大批新兵。 但即便样这一来,鄂木斯克可能短短时间內聚集了近二十多万大军,莫斯科也仍然不放心,根据莫斯科俄共(布)央中的命令,季米特洛夫来到鄂木斯克后下达了绝不后退半步的命令,时同征招城內外及邻近地区所有年満18岁到50岁的人男参军,任何拒绝参军的都会被当成反分子被处决,与此时同从欧俄征调的乌拉尔新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