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部卷九百二 (第4/4页)
容,见《艺文志》:《五子策林》十卷,南容居首。 对书史家百策 问:卦分江使,图演天文,文籍是于滥觞,书契以之菗绪。皇坟帝典,述纪言以联镳;五传六经,?礼乐而齐骛。斯并悬诸⽇月,焕乎文章。至于诸子相腾,小说奔竞,有惭屑⽟之化,无异杂铅之宝。请用诸火,恐招傅弈之讥;将扇其风,复慡芟夷之义。上涂交战,一为解环。百两之篇,孰关其善?七分之术,孰著其能?谁求天下之书?谁决冢中之?识二简者何子?观四辙者何人?京兆耆旧之篇,起于何代?陈留神仙之传,创自何人?谁先孝子之图?谁首逸人之记?倘无谈于雕棘,将有荐于拔茅。 对:夫皇王范物,经籍训人。浇浮之说渐列,文质之规斯变。故九流异轸,百代齐镳。枝分叶布,千门万户。虽复言有?舂?,理或丛残,时招屑⽟之讥,乍起杂铅之议。妨工惑善,招恶塞违。比夫群岳参差,各有蔽亏之势;众川浩荡,俱资润泽之功。且夫三代之道,未能无弊;六经之教,尚皆有失。其于子史,何独尢之?若以失而便废,则书礼之法,可舍短而从长,去泰而除恶。咸用于火,窃未为得。各言其志,亦何伤乎?乃好尚不同,撰述各异。并流铅椠,咸著蓬山。京房惟善于七分,张霸心明于百两。荀勖决冢中之?,陈农求天下之书。识二简者广微,观四辙者周穆。京兆耆旧,光武创其篇;陈留神仙,阮苍述其事。梁雄作逸人之传,刘向修孝子之图。斯并贤者,传之不朽。谨对。 屈蟠 蟠,⽩⽔人。乡贡进士。 析疑论叙 法师名子成,字彦美,号妙明,京兆霸陵人也。少时为儒,壮而从释。其性爱书史,喜翰墨,乐游学,好著述。每与贤士大夫诗词唱和,一联一句,落在丛席,人多传之。如《鹦鹉》诗云:“学得人言字字明,便能巧语为通情。不知⾝在樊笼里,犹向堂前弄⾆轻。”《昼寝》云:“梦魂不管书擎手,一帙南华堕枕边。”《?游》云:“家家明月谁无分?处处青山我有缘。”《⽔心亭》云:“绿芰青荷香満池,环亭冷浸碧琉璃。⾼轩矮榻无纤暑,卧看清波浴鹭鸶。”其长篇短偈,例皆如此。尤能洞明本宗佛法。予昔尝与县大夫张昂请注《心经》,五⽇而成万二千言。辞理精当,至为不多得。又尝缀述《本⾊法事文集》仅二百首,语句雄丽,旨意浑成。同袍得之,囊蓄不出,抑为艰得,无意多传。顷以兵火之乱,匿迹山林。尝与来客问难诘折,事尽终始,遂录成轴,名曰《析疑论》。首之以序问,终之以会名,凡二十篇。言简而理当,文约而义丰。涵泳六经,略备诸子。每一篇之中,其引类证断,决析疑理甚明⽩。若非具三昧辩才,其孰能致于此乎?且予与妙明为不请友,其有年矣。大凡著作,不我之悭,故于叙引,毋俟召而云。时辛卯中秋八⽇书。 薛Г Г,河东人。 常州澄清观钟铭 上德愿而铸洪钟,仙圣依而人天从。霜朝闻兮窈窕,月夜听而舂容。莲花生而腰净,顶衔绕于盘龙。响上彻于天外,声下彻于九重。庶长空于鬼狱,魔屏迹而潜踪。 薛季连 季连,河东汾阴人。官工部侍郞。 对田中有树判 (乙有树于田中,里人让之。称“在疆场”) 天官分政,载师任土,必均三壤,以务九农。乙则匪人,其何妄作!将有树于田亩,诚害稼而伤农。稽诸古经,则有之矣。考以令制,谁曰其然?里人有孚,以可受服。乙也非古,宜乎褫带。 薄芬 芬,栎阳人。官大理评事。 直如朱丝绳赋(以题为韵) 物有正而可尚者,其绳则直,如砥之平,如竿之植。不舒卷以随用,终劲挺而立极。有旨哉,为天下式,且取其直也。故能为道之逆旅,为义之蘧庐,为人之端cao,为政之权舆。于以方內,君子所如。木从之则正,君受之则圣。猗欤猗欤!原夫被物之际,作巧之时,运工人之手,绩寒女之丝。是寻是尺,经之纶之。其为用也,不资于善结。其为兴也,盖取于无私。以之为准也,则矫枉有度;以之辨物也,乃去琊勿疑。大者远者,念兹在兹。俾夫贪者栗栗,智者兢兢。其为举直错枉,当有事于从绳。 郭京 京,官苏州司户参军。 周易举正序 我唐御注《孝经》,删定月令,盖为前儒用意,未及精研。后汉太学刊石,撰集《说文》,虑其⽇月浸深,转写讹谬。京也历代传授,五经为业,其于《易》道,讨?偏深,曾得王辅嗣、韩康伯手写注定传授真本读诵。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国学乡贡学人等本,或将经⼊注,用注作经。《小象》中间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辞注內移后义却处于前。又兼有脫漏,两字颠倒,谬误增省,义理不通。今并依定本举正其谬,仍于谬误之处,以朱书异之。希好事君子,志学通儒,详而观之。则经注通流,雅郑不紊。都计一部中差谬处总一百三节,列为一部,具述讹舛。因目为《周易举正》,分为上中下三卷,传诸志学者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