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9部卷八百四十六 (第1/5页)
第09部 卷八百四十六 牛希济(二) 崔烈论 汉室中叶,戎狄侵轶之患,边郡略无宁岁。兵连祸积,历世不已,天下以困,国用不⾜。榷酤租算之外,方许民间竭产助国,出金赎罪,货镪为以郞,为以经世之术,救弊之务。逮至桓灵之世,天子要之百万,然后用为三公。崔烈常以贿求备位于公辅。问其子“外以我为何如”对以“铜臭”之说,垂于前史。 然近之人主,无桓灵之僻。自咸通之后,上自宰辅以及方镇,下至牧伯县令,皆以贿取。故中官以宰相为时货,宰辅以牧守为时货。铨注以县令为时货,宰相若⼲万绳,刺史若⼲千绳,令若⼲百绳,皆声言于市井之人,更相借贷,以成其求。持权居任之⽇,若有所求⾜其欲,信又倍于科矣。争图之者,仍以多为愈。彼以十万,我以二十万;彼以二十万,我以三十万。自宰邑用贿之法,争相上下。复结驷连骑而往,观其堆积之所,然后命官。权幸之门,明如交易。夫三公宰相,坐而论道,平治四海,调燮阴阳,为造化之主;方镇牧伯,天子藩屏,以固宗庙社稷之重;刺史县令为生民教化之首;率皆如是,不亡何待!度其心而闻其谋,即皆贩妇之行。一钱之出,希十钱之⼊。十万者望二十万之获,三十万者图六十万之报。尽生民发肤骨髓,尚未⾜以厌其求。汉之亡也,人主为之。家国之祸也,权幸为之。或曰:“兆其衅者,崔氏之子。”为不朽之罪人乎?武帝开之于前,桓灵成之于后,以至今⽇,踵而行之而已。且烈之世,不闻教子以义方,不能遗子孙以清⽩。多蔵若是,俸禄之所获乎?不及于昆弟亲戚矣,不施于邻里乡党矣。其贿赂得之乎?今⽇用之以远,不亦是乎?且桓灵之世,家国既危,丧乱⽇臻。烈能尽用以荣共⾝,他⽇之家牒且曰:“烈为相矣。”如不是,亦群盗之所夺,乃积之者过,非用之者罪也。被?而祭于野者,辛有知其必戎,作俑者其无后乎?仲尼惧其徇葬,盖知防其渐之⽇也。明明天子,许而行之,何罪之有?崔子素无异闻,贪荣固利者,小人之常也。不施于亲戚,自图于爵位者,亦小人之常也,何⾜加其罪。 有家国者,不以仁义,而务财利之道,许而行之,斯不可矣。不许而自行之,而不能知之,又不可矣。是亦覆家国者,不亦过乎? 时论 或曰:“治乱者,天之常也。是以十年一小变,三十年一大变。至于虫蝗疫疠,⽔旱兵⾰,皆时之数也。若其圣人,亦不能免。”是不然也。何者?天之于人也,至仁而信。其资长百⾕草木触类之物,皆以所仁于人也。故惧物之不生也,舂以发之;物之不成也,夏以长之;物之不齐也,秋以肃之;物之不实也,冬以坚之;物在阳畏其?也,故夜长以雨露润之;在阴畏其终也,故伏阳以蓄之;人之不知止也,故晦明以息之;人之不知时也,故驰(疑)时以警之。⽇月星辰雷电风雨霜露之作,无不私于人也。焉有为虫蝗之时以害其禾稼、为⽔旱之时以荡其生物、为疫疠之时以毒其性命、为兵⾰之时以流其脂膏者?上天垂象昭鉴,万物之情始兆。⾼明之象已著,未尝不丁宁先示之于人。俾知者通其变,而修其德为以之防。知而不修,夫何言哉!圣人以所观乎天文以察其变。又曰:“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又曰:“则天之明,斯其旨也。”故天子有⽇官,诸侯有⽇御,皆以所达变于其君。若闻祥而逸,福必为祸。见祸而惧,?益为善。物无必定之灾,桑⾕乃中兴之道。数无可保之福,乌雀为灭亡之运。其或有战争⽔旱灾?之世,皆生民之所感,曾无时⽇之限而及之也。且民之所为也,系时君之教化。若以忠孝恭俭为治,皆可封也;暴乱声⾊为好,皆可诛也。居时之和,为可诛之教,上帝之仁,且不能?。膺时之乱,为求治之具,神明之力,必以可恕。 或者曰:“三皇之世,不能无战争;尧汤之君,不能无⽔旱;岂圣德有阙欤?”盖时使之然也。夫战之大者,孰逾于版泉不周之役?人谋之可与乎?兵力之可支乎?卒灭于有德。⽔旱之数,岂过于尧汤之代?人无饥⾊,国有常岁。若今之世,一年之⽔,一年之旱,岂惟人不粒食,国无储矣,焉能感治⽔之命,有疏凿之功,为桑林之牲,契祷祈之愿?若时数之必然,即当数⾜而后已,岂复有中救之道?是知天时不能违于圣德明矣。至于长吏,为一郡一邑之政,飞蝗尚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