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_第二百一十七章割地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割地使 (第2/3页)

定很好玩的。”

    杨华有些吃惊地看着这个顽皮的小太监,笑道:“怀州州钤辖赵子清是驴脾气,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你去,小心要吃亏。”钤辖也叫兵马钤辖,原是临时委派地统兵官。后来成为固定地差遣。

    赵子清本是西军中的一个军官,去年老种负责山西河防时被派到怀州驻防。现在,怀州被娄室过河去郑州时扫荡一空。当地地方官跑的跑逃的逃,赵子清暂兼着知州。

    杨华和李纲在隆德时曾与他打过交代,这家伙脾气暴躁,是一个不好打交道的人。当时为粮草一事还同杨华吵过一次。到最后几乎动手打起来,杨华对他是非常没好感的。

    黄公公道:“不怕不怕。让我去做这事,他总不可能拿我一个小孩子怎么样吧。”

    杨华心道。既然你要去给赵子清找麻烦,我也不拦着。如果真能弄些粮草回来自然是最好不错,就算弄不回来,恶心下赵子清那个家伙也不错。

    “对了,杨大人平日有什么爱好。”说了一阵话,黄小鲍公觉得杨华也不是那么不好亲近的人,胆子也大起来“譬如咱家,平日就好斗都蛐蛐儿,喂喂鸡、看书写字。”

    “爱好嘛…好象还真没有。”杨华有些跟不上黄公公的思路,同一个心智尚未成熟地小孩子说话真累。

    “我听人说,杨大人有两大爱好。一是杀人,二是美女。”童言无忌,黄公公越来越放得开了。

    杨华大为恼火“杀人,我杀的可都是北奴。至于好色,我杨华什么时候好色了。别的将军都是三妻四妾,我屋中可只有一个梁红玉。”

    “那是你不愿,而不是不想。”小黄公公突然陷入深思:“我就不明白,女人有什么好,吵得很。比如杨志吧,他那日子过得。换我早烦死了!”

    “哈哈。”杨华看了一眼远处,大笑起来:“小黄公公若需要女人说一声就是着军官们说话。很奇怪,来送行地女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军官们的小妾。

    黄公公吓了一跳:“哪里有内侍娶妻的道理?”

    “你想,就可以。”杨华怪笑:“不过,就不要祸害我国朝的女子了。等打败北奴,我替你选一个女真女子为妻。到时候,再挑一个孤儿过继给你做儿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过继一个儿子也是好地。”小黄公公有些意动:“不过,咱家还是不明白女人弄来有什么用?”

    “暖被窝。”

    “有热炕啊。”

    “服侍你的起居。”

    “有侍卫啊。”

    “算了,不同你说了,你这个小屁孩!”杨华懒得再同他多讲,一个太监,又是一个娃娃,知道个屁。

    “看来,杨大人对获胜很有把握了。”

    “自然,就是粮草不足,到怀州后还得请公公多费心。”杨华逗着他玩:“粮食一事关系到我军生死存亡,若不能在赵子清手里弄到粮食,我军就不用渡河去送死

    “放心好了,这事交给我办就行。”黄彦节见杨华如此看重自己,激动地说:“杨大人,要不这样,你给我一队人马。我轻骑急进,先去怀州查封了赵子清地府库。”

    杨华想了想。道:“也不用这么急。这样,你去前锋军,随李鹞子的斥候在前面开道吧。不过…”

    “什么不过?”黄公公跃跃欲试,被杨华这个“不过”燎拔得心中发痒。

    “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你说,不要说一个条件,就算是十个我也答应。”

    杨华:“我地条件是。好好替我收拾下赵子清。”

    “那是自然。”

    二人哈哈大笑。到这一刻起。河东镇的军事长官和监军地关系才算开始有和睦共处的迹象。

    此去东京路途遥远,救兵如救火,路上也耽搁不得。一声令下,前来送别地军属们纷纷让到一边,大军轰隆着前进。

    河东军这次的行军路线是从太原去隆德,在隆德稍做补充后继续南下,经泽州至怀州。

    河东军的精锐程度和动员能力在宋朝的军队序列中首屈一指,一路狂奔。等李鹞子的先头部队看到河内怀州城墙的时候,时间已是十一月二十一日,屈指算来。路上只走了十九天。看来,在十二月上旬赶到开封城下应该没任何问题。

    看着被白雪覆盖的怀州城,坐在马上地黄公公尖着嗓子一笑,兴奋地对身边地李鹞子说:“李将军。咱们进城去吧,找个机会把赵子清的库房给我端了。”

    李鹞子:“小黄公公。若是那赵将军不干呢?”

    黄彦节一撇嘴:“直接扣人,国难当头。真出了什么事情我来负责。李将军,我倒愿意那赵子清不肯就范呢。如此就好玩了。”黄公公本是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孩子,在太原呆了半年,逐渐成熟起来。以前之所以幼稚,主要是在皇宫里呆得时间太长,没接触过人情世故。现在,在满是恶人的河东军呆了半年,就算是笨蛋,也该被锻炼出来了。而皇宫中的太监平时就接受过完善的文化教育,就其个人文化素质而言,黄公公在河东镇也是少有的文化人之

    迸人省事得早,十五岁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就拿河东军中的杨再兴来说,也不过十六岁,却已经是一军地指挥使,四个女子的丈夫了。

    黄公公好象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大人,一个月的长途行军下来,身子也长高了一截。

    此刻,他地心中充满了兴奋。

    靖康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开封,禁中。

    “宣,河东判官关群进殿!”

    河东军正在路上急行军的时候,在京城勾留多日的关群终于得到了晋见大宋皇帝的机会。

    进入正殿之后,关群虽然万分不情愿,还是按照规矩跪在地上,大声道:“微臣关群叩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平身。”皇帝地声音从前方传来,嗓音有些沙哑,略带着一丝疲倦。

    “谢谢陛下。”关群顺势站了起来。

    殿中没几个人,坐在御座上的是大宋皇帝赵桓,关群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皇帝,心中好奇,禁不住多看了几眼。只见,座位上坐着一个二十来岁地青年人,看起来颇为瘦弱,一张脸很是苍白,颧骨高高耸起,眼光有些呆滞。这让见惯了太原城中龙精虎猛的士卒地关群大感失落,在他想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