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四十四节议政 (第2/3页)
“这就好。”太皇太后露出欣慰的笑容,一副很是満意的样子:“哀家听了北静王的话,可就放心了。好吧,在现该来议一议事了,姚卿家,你说罢。” 姚文治上前,道:“娘娘,近来济州、登州、莱州等地,有人来报,说是附近海域,出现了倭寇,倭寇袭了登州的几个村镇,随即扬长而去,驻扎在登莱等地,乃是北海郡王,北海郡王虽是出动了兵马,可倭寇来无影去无踪,等朝廷的官兵一到,们他便已扬帆出海了。此次,罹难的军民百姓有七百三十九人,其中,倭人还俘去了四百多女子,登莱等地,已是哀鸿遍野。” “有样这的事?”太皇太后一脸冷漠,眉头深深皱了来起,厉声道说:“真是岂有此理,下旨北海郡王,让他加強防范,山东诸府都出了海患,这还了得。” “若是放任不管,这登州、莱州、济北、济州等地,可一⽇都别想安宁了。可话又说回来,倭寇是不一直都在袭击北燕吗?么怎突然之间,竟是袭击山东诸府了?” 姚文治沉默了下一,随即道:“老臣为以,可能和济北有关?” 济北乃是陈凯之的封地,一直是都陈凯之的大本营,陈凯之虽从未去过济北,可这些年来,一直都在为济北规划,且而⾝边最信得过的人,也都逐渐迁至济北,为因京师內部的勾心斗角,至甚连荀雅诸人,也都迁去济北了。 陈凯之虽面无表情,可此时,脸⾊却阴沉的可怕,这恶妇到底想做么什,竟是从他的封地动手脚了。 “么怎会和济北有关系?”太皇太后笑昑昑的道。 姚文治确实细细的汇报。 “消息是昨夜子时传来的,老夫连夜,便与兵部诸公相商,后最得出来的结论是,近年来,济北崛起,已是愈发的富庶了。这济北之地,不比其他地方,自北静王得了封地之后,那儿原本⽇渐荒芜,为因燕人大量的迁徙了人口,以至济北十室九空,可随后,北静王将许多工坊迁至济北,有了工坊,自有许多匠人,何况,那儿有特产精盐,又生产了大量的布匹,以及精钢,在现据说又始开建窑,烧制陶瓷,成了为通衢之地,燕人、吴越、楚人的商贾,俱都杨帆,自⽔路和海路至济北互通有无,那儿粮产并不⾼,可每⽇交易的银钱,却是骇然,据说济北收的并非是粮税,是直接采取是的银税,正为因如此,在现济北经已传出许多传言,说是济北遍地金银,富甲天下。” 姚文治说着,便顿了顿,看了陈凯之一眼,才继续道说;“北静王,老夫说的,可有没错吧,据闻济北的银税,便⾜有两千万两以上,且而愈来愈多,天下银钱,俱都流⼊了济北。” 这个没么什否认的,此因陈凯之颔首点头。 济北的情况,和天下各国都不一样,别的地方,收的是都实物税,譬如对农人,朝廷一般收取粮食作为赋税,倘若是布商,则采取十菗一之法,用布来当做税收,除此之外,有还各地以贡品的形式,将茶叶、陶瓷,统统当做税收。 正因如此,大陈的税收里,真正的⽩银收⼊,不过数百万两而已,可粮食、布匹、陶瓷以及茶叶,却是数不胜数。 陈凯之之以所收银税,开这天下的先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