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回郭大路与王动  (第1/4页)
    第一回 郭大路与王动    郭大路人如其名,的确是个很大路的人。“大路”的意思就是很大方,很马虎,甚至有点糊涂,无论对什么事都不在乎。    王动却不动。    大路的人通常都很穷。郭大路尤其穷,穷得特别,穷得离了谱。    他根本不该这么穷的。    他本来甚至可以说是个很有钱的人。一个有钱的人如果突然变穷了,只有两种原因:第一是因为他笨,第二是因为他懒。    郭大路并不笨,他会做的事比大多数人都多,而且比大多数人都做得好。譬如说——    骑马,他能骑最快的马,也能骑最烈的马。    击剑,他一剑能刺穿大将身上的铁甲,也能刺穿春风中的柳絮。    你若是他的朋友,遇着他心情特别好的时候,他也许会赤手空拳跃入黄河捉两尾鲤鱼,再从水里跃出抓两只秋雁,为你做一味清蒸鱼、烧野鸭,让你大快朵颐,你吃了他的菜保证不会失望。    他做菜的手艺绝不在京城任何一位名厨之下。    他能用铁板铜琶唱苏轼的“大江东去”,也可以弄三弦唱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你认为他终生都是卖唱的。    有人甚至认为他除了生孩子外,什么都会。    他也不懒,非但不懒。而且时时刻刻都找事做,做过的事还真不少。像他这种人,怎么会穷呢?    他第一次做的事,是镖师。    那时他刚出道,刚守过父母的丧,将家宅的田园卖的卖,送的送,想凭一身本事,到江湖中来闯一闯。    他当然不会是个很精明的生意人,也根本不想做个很精明的生意人,所以本来值三百两一亩的田,他只卖了一百七,再加上送给穷亲戚朋友们的,剩下的也就不太多了。    但那也足够让他买一匹好马,铸一柄快剑,制几身风光的行头,住最好的客栈,吃最好的馆子。    那时正是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适于做很多事,也是镖局生意最好的时候。    镖局生意最好的时候,正也就是强盗生意最好的时候。    “中原镖局”的总镖头罗振翼,人虽未老,江湖已老,当然他很明白这道理。所以走在道上,总是特别小心。何况,现在正是春天,他这次保的镖又不轻。    可是保镖只靠小心是绝不够的,还得要武功硬,运气好。    罗振翼武功并不弱,但这次运气却实在不好,竟偏偏遇上了两河黑道上最难惹的欧阳兄弟。    欧阳兄弟不是两个人,也不是三个人、四个人…    欧阳兄弟就是一个人。    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做“欧阳兄弟”    他虽然只有一个人,却简直比四十个人还难斗。他左手使短刀,右手使长刀,还可以同时发出七八种不同的暗器,很少人能看出他暗器是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    罗振翼也看不出。他刚躲过三枝“锦背低头花装弩”、一筒“流星赶月袖中箭”,谁知欧阳兄弟刀背一翻,又射出了一双子母寒针。    要命的针,从别人要命也猜不出的地方射出来。    罗振翼右肩上挨了两针,虽还不致立刻要命,但也只有等着欧阳兄弟来要他的命。    欧阳兄弟就算不想要他的命,他这趟镖丢了,也只有自己去上吊跳河抹脖子,自己要自己的命了。    就在这时,突然一骑快马驰来,马快人更快,马还未到,马上人已到。欧阳兄弟只看到一个人从半空中落下来,七八种暗器连一种都还没有来得及出手,左右脉门已同时挨了人家一剑。    这半空中落下来的救星自然就是郭大路。    罗振翼对这位救星自然不但感激,而且佩服;不但佩服,而且佩服得五体投地。将这趟镖送到地头后,无论如何也要请他一起回镖局去。    郭大路当然去了,他反正没什么别的要紧事。    他就算有别的要紧事,也会去的。    这是他第一次出手,他忽然发觉自己非但武功不错,人缘也不错。    于是罗振翼就觉得奇怪,就问:“像郭兄如此高的身手,为什么不做镖头?”    郭大路也问:“为什么武功高的人要去保镖!”    他只觉得做镖头也蛮威风,蛮有趣的。何况,罗振翼请他做的是副总镖头。    一个人初人江湖就做了副总镖头,的确够威风、够神气!    惟一令郭大路觉得遗憾的是“中原镖局”并不是中原最大的镖局,甚至连第一流的镖局都算不上。    他等了好几天,才接到第一笔生意,而且还不是大生意,只不过是替人从开封押几千两银子回洛阳。    路不远,镖不重,又有这么样一位副总镖头,总镖头自然乐得安安心心、舒舒服服的在家里养伤了。    还是春天,早上,镖车启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开始可真不错。    镖旗迎风招展,趟子手的喊镖声嘹亮人云,郭大路穿着紫罗衫,佩着乌鞘剑,骑在大白马上,春天的太阳刚升起,照得他身上暖暖和和的,远处的春山一碧如洗,燕子正在树上衔泥做巢。    他心里实在觉得愉快极了、得意极了。    他只希望能在路上遇见几千江洋大盗、绿林好汉,那倒并不完全是为了他想露露本事、显显威风,而是为了想多交几个朋友。    朋友越多越好。他喜欢朋友,能和这种人交上朋友,岂非也很刺激、很有趣,若再能感化他们改邪归正,岂非更妙不可言。    他果然遇到了。    只可惜他遇到的,并不是他想像中那种大秤分金、小秤分银,大块吃rou、大碗喝酒的江洋大盗;也不是那种一诺干金,豪气于云,随时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绿林好汉。他遇见的竟只不过是一伙小毛贼,一个个面有菜色,好像饿了三天,身上穿的衣服到处是补丁,连刀都生了锈。    郭大路虽然失望,但既然遇见了,也没法子,只好先露两手武功,将他们先震住,再循循善诱,希望他们从此洗心革面,改过向善,做个安分守己、自食其力的良民,莫要辱没了祖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