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生指南_第三卷第四十六章各怀心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第四十六章各怀心机 (第2/4页)



    听父亲一说,刘镇也想出去避避。狗急了还会跳墙。如果李刚被逼急了,把他父子二人抓进大牢

    候的严刑拷打,可不是那么好受的。说起来,刘家 I法良民,放子钱也是违犯大汉律的。李刚想抓他们,都不用想旁的借 口。然而,这时候离开,会否令人觉得作贼心虚。

    “没事,离开的,不会是咱们一家…”

    风狼一大,肯定会有不少人躲出去,只要悄悄的离开,不要被人堵住就好。想到这里,刘岺心里很不痛快,忍不住埋怨起儿子来了:

    “当初,你就不应该答应王达…”

    “父亲大人,看您说的,王达提出来了,您说我能拒绝吗?”

    刘镇叫起屈来…李刚抓他们还要借口,王达要搞他们,连借口都不需要。

    说白了,刘家是有点钱,在市井里还算个人物,与王达根本没法 比。平原王氏世代为衣冠望族,而那王达的高祖,便是將军夫人王眸的祖父。换言之,王达是王眸极近的堂侄,与张涵都能说上话。早年为了巴结王达,刘镇费尽心机,花了很多钱。当然,王达是不可能支持刘家放高利贷。但是,有王达的带 ,很多事情便一路畅通无阻了。

    那一日,王达示意他给四海钱庄找点麻烦,刘镇也吓了一跳。钱庄的背景,他是知道的。这种夺嫡之争,休说是他,就是高官显贵,也不会愿意卷入其中的。不过,转过头来,刘镇又觉是个好机会。

    “王达开了口,咱们敷衍了事,也就是了,王达也不会太过份 了…”

    刘岺说不出的后悔,他怎么就鬼迷心窍,听了儿子的唆使。

    案亲的话却不入刘镇的耳朵:

    “父亲,都这时候了,还说这些做什么。我们辛辛苦苦,背着骂 名,挣了几个钱,还要给这些当官饿平白分上一份,到了最后,还要被人瞧不起。难道我们就只能世世代代放子钱吗?

    车骑將军如日中天,他日更进一步,也是说不准的。

    敷衍了事?

    这么好的机会若是错过了,我们刘家何日才能入了张公子的眼 里…”

    连珠炮似的说了一通,刘镇觉察到自己过于激动了,便放低了声音安慰父亲:

    “父亲,您莫要着急,钱庄与民争利,是不得人心的,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支撑不了多久的,將军也是爱惜名声的…”

    “但愿吧!”

    刘岺可没有儿子那么乐观,可他能有什么办法,他活下来的儿子就这一个,折腾了大半辈子,还不是为了让儿子能有出息:

    “收拾收拾,明天一早,你就跟我走,先躲一阵儿再说…”

    刘岺愁眉不展,他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上好财…”

    让审配说下去,肯定就没有好话,张涵便从中插话,取笑道:

    “则四方之民背着孩子而至矣!”

    “主公,四方流民来的日益稀少,可见此事不甚妥当!”

    张涵诧异地观察下审配,看不出他还挺幽默的。审配板着脸,还是冷幽默。流民来,固然与钱庄无关;但流民不来,也同样与钱庄没有半点干系。张涵打断了审配的话,是觉得他太啰嗦了,取笑而已。可审配却一本正经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噎得张涵说不出话来。

    “算了,”张涵一摆手,真是败给他了“正南,开钱庄,我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方便百姓,与泉府是一个道理!如果要挣钱的话,我加大力度去炼金,不是更容易获利…”

    张涵已经解释过很多遍了,多少有点不耐,审配却不能同意他的见解。

    在大汉国,不与民争利,不仅是经济常识,更被提高到了道德的范畴。薰仲书说:“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匱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也就是说,官员及其家属不应该从事商业活动。官员经商的优势太大了…就像一个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很不公平…容易侵害百姓的利益,导致贫富两极分化。

    因此,审配是绝对不会同意张涵的谬论的:

    “主公,与民争利终究不是件好事。而且,主公这话我是相信的,可百姓却不会相信,主公又有什么办法呢?

    再说了,那泉府贷钱给贫民百姓,利息可没这么高的…”

    “泉”通“钱”泉府也就是钱府,掌管市的税收,收购市上滞销商品以待將来需要时出售,管理人民对财物的借贷及利息。泉府的借 贷,是针对贫民的,利息也很低,年利不会超过百分之十。钱庄的利息可就高多了。

    “正南,与民争利是不好,我迟早也会不再插手钱庄的。不过,正南你可知道,钱庄自开营以来,已经贷钱逾万万,借贷者以普通农户为主,这足以证明,钱庄是受到广泛欢迎的,是有利于百姓生产生活的。

    新式的耕作方式是好,但投入也大,一旦耕牛(马)有个好歹,或者沼气池、青贮室々机出现了问题,又或家人生病,就需要一笔较大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