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逢凶化吉公主险死又还生  (第3/5页)
?”    岑明忠恍然地说:“啊这就好了,他们是谁呀?”    罗天赐说:“就是东阁阁主萧前辈一家人!”    寒泉玉凤颇感意外地说:“啊是他们一家人?这还有甚么问题?”    说到这里,突然眉头一皱道:“可是,他们住在金陵,与此地相隔几千里路远,时间上怎么来得及呢?”    罗天赐说:“这位花朋友不是说过,他有办法,可以保证娘妹她们,在四十九天以内,不出问题吗?”    花明马上拍胸说:“恩主放心好了,小的可以以生命担保,一定可以办到此事!”    可是,寒泉玉凤仍旧耽心地说道:“四十九天,也不够呀!此地到金陵来回一次,就是有千里良驹代步,也得在一个月以上,否则,最快也得两得月,可是现在从那儿去找千里马呀!”    罗天赐胸有成竹地说:“姑姑,鹧鹧的脚程,似乎并不慢嘛?”    寒泉玉凤登时眉头一舒,将头拍了一下道:“对呀!有它代步,几天之内,就可以来回,那还有甚么好耽心的呢?事不宜迟,我马上就为你准备行装去!”    说完,正要起身的时候,岑明忠又将眉头皱了起来道:“金鹅那么小,载得动人吗?”    寒泉玉凤不禁呆了一呆说:“不错,这倒是一个问题!”    罗天赐马上笑着说道:“鹧鹤身体可大可小,这不会有甚么问题!”    岑明忠说:“能大到甚么程度!”    罗天赐说:“至少还可以大上一倍!”    岑明忠说:“那也只能坐上一人呀!”    寒泉玉凤感到他这一句话,似乎有点多余,连忙反驳道:“那不就够了吗?”    岑明忠摇了一摇却说:“天赐认得到金陵的路吗?”    寒泉玉凤闻言不禁一呆,想了一想,方始说道:“这样说来,那只有留下天赐,让另外的人去了!”    岑明忠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寒泉玉凤说:“派谁去好呢?我也没有到过金陵呀!”    岑明忠也感到有点为难地说:“到过金陵的人,倒找得到,可是,他们又不认识萧前辈,那就不好办了?”    这时,罗天赐忍不住笑了一笑说道:“姑姑,舅舅,你们都过虑了,鹞鹧的背上,虽然只能坐得一个人,可是,我根本就用不着坐,只要它翅膀上借一点力,换换气就行了!”    寒泉玉凤不禁松了一口气说:“这就好办了!岑老,你就马上找一个熟悉金陵路途的人来,陪着天赐走一趟,好吗?”    岑明忠正待起身找人,罗天赐又把手摇了一摇说:“舅舅,不用找了,孙老足迹遍及全国,他一定知道金陵怎么走法!待会我出发的时候,顺便到九疑山顶转一趟,请他陪我一道去,不就行了吗?”    寒泉玉凤连忙点头道:“不错,孙老不但到过金陵,而且还认识萧老前辈,早先我怎么没有想起他来呢?就这么办好了?”    说完,立即开始为罗天赐准备行装。    不一会儿,行装整顿完毕,罗天赐就在大家的珍重声中,跨上金鹅启程向金陵出发!    金陵可称江宁,为禹贡杨州之城,春秋时属吴国管辖,战国初期转属于越,后又属楚。    相传其地有王气,楚威王时,特埋金以镇之,设金陵邑!始有此名。    此地自古以来,号称“虎踞龙幡”之地,钟山雄峙于东,长江襟禁于西,雨花台屏障于南,幕时山绵于北,中间则为一片平宽宏衍的原野,在形势上,兼具高山深水平原之胜,故历代帝王,多喜奠都于北,而形成江南第一重镇。    燕子矶在城北幕府山的东北角上,出观音门西行约三十里,即可到达。    其地绝壁临江,一石翻飞,俯瞰大江,形如飞燕,因以为名。    登海其上,可西眺荆楚,东望海门,澄江如链,景色奇绝,不但历来为sao人墨客,呕歌赞赏之胜地,亦为古代兵家必争之险要!    凌烟阁主的家宅,就建筑在矶后的幕府山麓,更便在燕子矶成为武林中众所景仰的一片圣地。    罗天赐与妙手悟空两人,由于金鹧飞行迅速,可不分画夜,兼程急赶,不到三天功夫,即已到达金陵。    抵达的时刻,正好是中秋节的傍晚。    燕子矶在平时因为僻处城郊,日落以后,即少游人。    不过,在这佳节时分,却成了赏月最佳的场所,因此,不但盛况空前,而且人潮拥挤,大有人满之患。    罗天赐与妙手悟空两人见状,为恐惊世骇俗,只好先在幕府山的一个僻静的角落里降落以后,再夹在游人群中,慢步朝着燕子矶的方向走去!    就在快要到燕子矶的时候!    蓦地里,突然听到身后人声大哗。罗天赐两人回头一看。    只见远远的地方,有一群快马,从金陵的方向,向着燕子矶这边,闪电也似地急奔而至!    马上骑着的人,全是一些身着劲装,骠悍无比的武林人物!    一个个太阳xue上,都凸得彷佛鸽蛋一般,一看就知道他们都是一些内家修为,颇称不弱的高手。    这些人分明看到路上行人如织“仍旧不减低速度,照样横冲直撞,只吓得路上的行人,骇然惊叫,纷纷走避!    当罗天赐两人转头一望的时候,马群已经奔而至!眨眼之间,就要到达他们的身边。    这时,在道路当中,正好有一位龙钟老人牵着一位年约十岁的小姑娘,步履斓跚地向着燕子矶的方向走去!    也不知是走不动的关系,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