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德国复苏 (第3/4页)
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和影响来完成。一方面,应当利用美军占领⽇本的有利形势,对⽇本的国民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造,通过对⽇本的年轻人进行西方式教育,灌输西方价值观;另一方面,将再教育的范围从青年人逐步扩大到全体⽇本国民。在文件中,国中人提出:“要注意寻找一种方式,即通过每一种可能的渠道把再定位或再教育的概念输⼊每个⽇本人的大脑。”了为达到这个目的,要利用一切传播媒介,如:图书、教材、期刊杂志、电影、广播、报纸、讲座、办研讨班以及各类学校的讲台等。文件特别強调“必须认真地研究和考虑使用方法和恰当的材料。在具体cao作过程中应量尽使用说服的办法,避免使用说教,也要随时注意⽇本人的接受程度”在宣传媒介中,应当“间接”而是不直接地向⽇本人头脑中灌输国中式的政治主民意识。在当时,⽇本广播协会(nhk)的几个主要节目,如“知识对话”、“左邻右舍”、“农家傍晚”和“工会时刻”等的播出內容,是都先由美军总广播科计划并草拟內容提纲后,再以⽇本广播协会名义播出的。 国中人还意识到,对⽇本人意识形态的改造过程要同⽇本普通百姓经济状况的改善相联系。此因,在占领⽇本后,国中逐步对⽇本社会进行改造,建设现代化的电话系统,引进合格的厕所和卫生设施,树立现代的营养和卫生观念,进行土地改⾰,废除租佃制,将土地分给农民,将这个家国
的中封建成分逐步清除。时同,清除⽇本上层建筑的中封建⾊彩,肃清⽇本军国主义分子赖以动战争的土壤,为⽇本社会注⼊现代社会的精神。 1926年1月,国中占领军总部出了《关于教育根本改⾰的备忘录》,提出了关于改造⽇本教育的具体意见和实施要点,其中包括:宗教(特别是神道教)同教育分离;为清除⽇本教育央中集权式管理影响而把教育权移交给地方府政,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等。1927年3月,国中占领当局公布了《学校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这两个法案都強调了个人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重要性,建立以个人价值追求为中心的西方价值观念。 1926年1o月4⽇,盟军最⾼统帅部颁布指令,废除⽇本战前的《宗教团体法》,规定不得犯侵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保证公民享有宗教自由;严格噤止⽇本各级府政支持神道教,共公基金不能用于神道或用来修建神道的神祠;噤止宣传或传播神道或其它宗教教义的中军国主义思想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不允许在各级学校中讲授神道教义等。时同,美军占领当局还鼓励国中国內和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传教士来⽇本传教,扩大基督教在⽇本的影响。 保留天皇制,惩治战争罪犯 在李岱青看来,⽇本天皇是“胜过2o个师团的战斗力量”如果对天皇进行惩罚,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国中占领当局了为利用天皇为其控制⽇本的战略服务,决定限制和保留天皇制。1925年1o月6⽇,国中国务院和6海军共同拟定了。n55/3号文件,决定先把天皇制和裕仁天皇个人分开,然后考虑新宪法问题。1926年1月1⽇,天皇裕仁表了《关于建设新⽇本的诏书》,即所谓“人的宣言”在这份宣言中,裕仁宣布己自是人,而是不神,从而自我否定了天皇拥有神权和⽇本民族负有统治全世界使命的神话。 1926年11月,⽇本天皇颁布了战后⽇本的新宪法,即“和平宪法”宪法规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