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德国动员上 (第2/4页)
包括各州和行政区)在1933年到1939年之间只能负责军费开支的三分之二,所为以了担负如此庞大的开支,就必须建立起新的财政程序和财政制度。 德国府政
了为不让公众看到府政
了为重整军备而负担着巨额的债务,发行了一种“冶金研究所证券”“冶金研究所”是个一纯属虚构的机构,它的资本由各主要军火生产厂家提供。德国府政用这种证券偿付军火购置费用,而在德意志行银的担保下,这种证券交到军火生产商手中后将不兑现,或量尽把兑现期延后,利息由府政支付。这就相当于德意志行银向府政提供了一笔规模大巨的信贷。在1937—1938财政年度快结束时,经已发行的冶金研究所证券面值达120亿帝国马克,到战争爆发时实际兑现的有只15亿帝国马克。到了1939年,军火生产商手中到期兑现的冶金研究所证券由不付利息的国库券代替现金支付。样这,德国府政(**者)就控制了德意志行银和德国的全部信贷权。 以下是德国府政1933年到1939年9月的收⼊和开支情况汇总: 国內税收、海关关税和其他来源818亿帝国马克 冶金研究所证券105亿帝国马克 税收债券31亿帝国马克 短期信贷69亿帝国马克 长期信贷167亿帝国马克 总计1190亿帝国马克 ======================================= 军费开支600亿帝国马克 其他所有开支590亿帝国马克 (弗里茨-费德劳,《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经费的筹措》,1962) 在希特勒执政的初期,制造军火的原料和农产品都发生过短缺情况,军队的汽油储备也即将耗尽。这种物资短缺是德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苛刻条件造成的。且而
府政既要照顾到军费开支,又要満⾜民间的经济需求,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直到1935年,德国规定了最⾼工资限额,家国得以从国全岁⼊中菗调更多的钱,才得以偿还了⽇益增加的公众债务。 第三帝国最喜欢标榜的成就之一就是解决了德国庞大的业失人口问题。不断扩大的军备需要刺激着军火工业和相关产业的畸形繁荣发展。“熟练的工人进兵工厂,不熟练的工人修筑⾼速公路”这些业失大军进⼊劳动力市场后,尽管平均薪金很低,但是社会的总体购买力增加了。当然,德国国內基本消费品的匮乏使得购买力的增加仅仅停留在帐面上。作为解决途径之一,纳粹提倡德国的民人大众一种朴素的、农民式的简朴生活,求温饱不求奢华。号召人们用鱼代⾁,用黑面包替代⽩面包,用人造⻩油替代真正的⻩油。⾼级食品如野味、贝类、鱼子酱、肥鹅肝和进口的⾼级酒类仅仅在大饭店和⾼级食品店里出售,享用这些美味被宣传为非德意志的、罪恶的和堕落的行为。普通的中产阶级美味如热带⽔果、进口⾁类、咖啡、⽩面包和新鲜⻩油,在德国的市面上也是不经常能够见到。总体上讲,在当时德国这种“大炮代替⻩油”的政策下,民生是只次要的问题。 除了国內的困难以外,德国对外贸易的条件也变坏了。1933年之前,德国曾经为因
际国市场原材料价格的下跌而获利。但是在1934年和1935年,际国市场上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不断下跌,原材料、食品和半成品的价格却不断上涨。这对德国样这的工业家国是常非不利的。德国府政
员官就曾经考虑过,如果军备扩张速度保持不变,就从1935年秋季始开在德国国內实行食物配给制度。军备⽔平和生活⽔平时同提z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