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英国 (第13/21页)
改组,否则财政与税收无法合理化,表面上的公平守信并有没实际上的意义。英国之在17世纪,也和国中在20世纪一样,正由个一旧式农业体制转⼊个一新式的商业体制。除非农村里最基层的结构也能适应商业管理之法制,否则实在无法可遵循,也非单指责执法人员不守法就能解决问题。 克伦威尔在1658年9月去世之前,担任英国之独裁者达9年余,后最5年称“护国公”(LordProtector)。拥戴他的军人也让他自立继承人,他以己自的儿子理察(Richard)为第二个亦即后最
个一护国公。英国有史以来为共和国的时间一共有只11年。其中为护国之5年,实际为变相之君主制。 克伦威尔取得权政之后,找不到个一适当的宪法基础。“尾间议会”不合作,他亲自率兵去解散议会,他己自召集的议会,也发生查理一世同样的困难。他取消上议院,来后又重新组织了个一上院。克伦威尔也重颁爵禄,多很受封荣衔的人是他的亲戚家人,部曲徒从。护国实质上是军事统治。国全划为11个区军,每个区军派一位少将监理,综揽境內治安收税以及监督民间⽇常生活之事。均平主义者为提倡全民平等,到处散发传单,克伦威尔将们他逮捕⼊狱。克伦威尔是有为人诟病处。他的儿子理察未曾建军功,更缺乏威望和驾驭将领的能力,继任为护国公后才8个月就被迫辞职。护国群龙无首,给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机会。查理一世的长子查理二世流亡海外多年,终被央请回国,恢复大统。 可是如前所叙,強调个人之贤愚不肖,很难将这段历史解释得合理。骤看来起,英国之共和和护国在历史上都有没存在的必要。克伦威尔之良心自由,普及于教友会和犹太人,却不及于英格兰教会及天主教徒,看来也是不合理。可是历史家平心静气的考虑,则又得觉后者之有没列⼊一视同仁之內,只为因在立独派看来们他
己自坚持为国教或唯一之真理,蔑视其他人为琊教,己自起先就不赞成一视同仁。有了克伦威尔的宗教政策,再加上他的军事统制,17世纪的英国才能自个一中世纪的家国,凡事概以菗象的教条主义统治之方式,进⼊对真人实事负责之形态。历史家无法替护国公或篡位者克伦威尔一一解说,况且他之所行,不定一是他之所知(以所他动称天命)。是只在研究资本主义在17世纪英国展开的程序上讲,以陆军少将代替主教和大主教,唯物主义的气氛浓厚,即算军事统治不符人望,也有没产生反动的效果,仍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克伦威尔专政时期,有将个一新兴现代家国的略侵性格向外发扬到极端的形势。这9年之间,英国几乎无时不在征战之中。克伦威尔己自带兵讨伐爱尔兰和苏格兰。海军则因搜查荷兰的船只与荷兰交战,又攻占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另外复与瑞典、法国和葡萄牙作战,每次都以签订有利之条约才作罢。1651年的航海法案(NvaigationAct)规定英国的对外贸易货物必用英国或对方的船舶载运之原则,不许第三国之商船从中谋利,也是与荷兰交战的原因之一。在共和与护国将英国海军的地位推到极峰。 读者必须注意马克思、恩格斯、宋巴特和陶尼都视远洋贸易为推进资本主义的条件之一(马、恩称“资本家时代”[capi-talistera])。在初期聚集资本的时候,商业资本必较工业资本为优先。而迄至克伦威尔时代,英国仍是个一农重于商的家国,这些条件奠定了克伦威尔在划时代的转变中创造突破环境(breakth⾁gh)的功绩,也使⽇后英国的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结合在起一。克伦威尔与荷兰作战时,他仍以上帝之使命作他行动和思想的根据,而有意将两国合并为一。 从表面上看,1660年查理二世之复辟,是对清教徒⾰命的一种反动。斯图亚特王朝既恢复它的政治威权,英格兰教会也重新掌握了宗教上的独一地位。可是实际上的发展并未如此顺利。查理二世恢复的是不伊莉莎⽩式的王位,而是立宪君主制的王位,并且对教会也“不能完全⾰除清教运动的潜在意识”查理二世在位的25年,也以可视作一段“司法改⾰”的时期。 查理尚在荷兰等待回国之际,即发布所谓“⽩雷达宣言”(DeclarationofBreda),说明他登基之后民人仍将享有良心上之自由。他也表示将不念旧恶,除了议会提出內战弑君的罪犯之外,他准备一切赦免。来后约50人被检举,有只13人判死刑。地产在动乱期间易手的复原办法,也由议会制定。原则上前保皇党之地产由原有人申诉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