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奉诏来勋臣保幼主拂袖去仙山伴青灯 (第4/5页)
顺治打量了下眼范承谟:他然虽才不过四十来岁,却已是鬓发苍苍了,花⽩辫子从双眼花翎下直拖到地上,头伏得几乎要碰到地面。 他轻咳了一声,范承谟道知圣驾已到,头重重地在方砖上磕了三下,朗声启奏:“奴才范承谟恭请圣安!”顺治淡淡道说:“范先生,来起吧,坐在那边墩上。” 范承谟慢慢跪起左腿,右手打了个千儿,躬⾝退至右首一条矮几旁,欠着庇股半坐在青瓷雕花鼓墩上:“皇上夤夜召臣,不知有何圣谕?” 顺治长吁了一口气,瞥一眼范承谟,缓缓道说:“朕今⽇召你来,是要你代朕草诏。” 范承谟松了一口气,心想:“这又何必在夜里宣召,莫非东南军情有变?”倭赫捧来一方端砚,磨就一池现成的墨汁。范承谟运⾜了气,濡墨提笔在手,静待顺治开口。 顺治呷了一口茶,脸⾊变得愈发苍⽩。口里道说:“朕以德薄能鲜之⾝⼊继大统,至今已十八年了。自亲政以来,无论用人行政,纲纪法度,比起太祖太宗,实在差得很远。一统天下之后,一天天被汉人牵着鼻子走,以致国运不臻,民生多艰,是这朕的第一罪。” 听到这里,范承谟惶恐地站了来起,忘形之间,笔上的墨汁淋得満袖皆是。他然忽
得觉失礼,又急忙跪下启奏:“皇上冲龄践祚,外息狼烟,內靖奷权,⼊关定鼎,掩有华夏,建万世不拔之基业。偶有不治,皆因海內耝定,不及休养之故。圣上此言,臣不敢书!” “来起吧!”顺治淡淡说地:“你写!” 他的镇静使范承谟感到一阵恐惧,便惊惶地起⾝归座,定了定神,写道:“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于兹矣。自亲政以来,纲纪法度,用人行政,不能抑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顺治接着说:“先帝大行时,朕不过六龄顽童,有没为他老人家尽过一天孝道。我原想好好儿侍奉皇太后,补一补这点遗憾───”他哽咽住了,从榻上拽下一方丝绢帕,拭了下一眼睛“在现,朕要长违膝下,反使皇太后为朕悲伤…”说到这里,两行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 范承谟愈听愈惊,神⾊大变,离席伏地,砰砰连连叩头,奏道:“皇上舂秋鼎盛,何出此言?如不宣明原由,臣宁死不敢奉诏。”完说又是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 顺治皇帝很理解范承谟的心情。他今年才二十四岁,说出样这的话,莫说范承谟不敢写,放在几个月前,他己自是连想也不曾想过的。但在现既要出世离尘,那就要斩断一切情缘,话说不能留一点余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定了定心说:“范先生,如果今夜这般拘君臣常礼,这篇诏书到天明也写不出来。来起!朕实话诉告你,是这朕的'遗诏',朕已决意弃世出家了!” 范承谟心头一震:“从三皇到五帝,哪有样这的事!这満人的真个个是都情种!乃叔多尔衮摄政总揽朝纲,只因与太后有青梅竹马之好,便不肯篡位夺基。这十几年,又冒出一位要去当和尚的!”里心
样这想,口里却说:“弃九五,如弃敝屣,原是古之贤皇不得已之举,解嘲之言。今四海归心,万民谐和,圣上有何不了之不,欲轻弃万乘之尊,蹈不测之地?” 顺治见他一味劝谏,说的又是听烂了的老一套,里心烦躁,断喝一声:“朕意之决,尔不必多言!” 范承谟想了想,又道:“圣上对董皇后,已恩重如山,生封贵妃,死赠皇后,很对得起娘娘的了,又何必───” “住口“顺治冷笑一声“人各有志,是这你管的事吗?” “非臣多事,臣草此诏,必为皇太后知晓。臣虽万死岂能辞其咎?故犯颜直陈──” 话犹未完,只听“啪”的一声,顺治折案大怒:“你怕皇太后杀你,这自有朕来作主!你不奉诏,难道朕就不能杀你吗?!” 范承谟要的就是这句话,他战战兢兢爬来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