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抑 (第2/3页)
众民。 皇天不肯来保佑,好比泉⽔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齐休。应该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认真修,防备一旦战事起,服征国外众蛮酋。 定安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话说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温和又可敬。⽩⽟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净;开口话说出⽑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话说可马虎,没人把我⾆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有没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朋友群臣要爱护,百姓弟子多安抚。子子孙孙要谨慎,民人
有没不顺服。 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看你独自处室內,做事无愧于神明。休道“室內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神明来去难预测,不知何时忽降临,怎可厌倦自遭惩。 修明德行养情cao,使它⾼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如果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非但当面教导你,还拎你耳要你听。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人们然虽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 苍天在上最明⽩,我这一生没愉快。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烦闷又悲哀。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不知教你为你好,反当笑话来编排。如果说你不懂事,怎会骂我是老迈。 叹你少爷年幼王,听我告你旧典章,你若听用我主张,不致大错太荒唐。上天正把灾难降,只怕家国要灭亡。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如果琊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 鉴赏 《⽑诗序》曰:“《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但古人对此多有争议。《国语·楚语》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道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暬(xiè)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是于乎作《懿戒》以自儆也。”三国吴韦昭注:“昭谓《懿》诗,《大雅·抑》之篇也,懿读曰抑。”是以此诗为卫武公自儆之诗,而非剌诗。宋朱熹《诗集传》也持此观点,云:“卫武公作此诗,使人⽇诵于其侧以自警。”而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驳《⽑诗序》道:“刺王则刺王,自警则自警,未有两事可夹杂为文者。”近人亦多为以此系刺诗而非自儆之诗。实其《⽑诗序》之说并无大误,是只措辞有些欠妥,如说成“卫武公藉自警以刺王”就圆通无碍了。为因自儆与刺王两事看似无关,实则“乃诗人之狡猾手法,恰当赅括在奴隶制社会诗人首创主文谲谏技巧之中”(陈子展《诗经直解》)。 至于所刺的周王是否如《⽑诗序》所说是周厉王,宋代以来学者对此考辨已详。宋戴埴《鼠璞》说:“武公之自警在于髦年,去厉王之世几九十载,谓诗为刺厉王,深所未晓。”清阎若璩《潜丘剳记》说:“卫武公以宣王十六年己丑即位,上距厉王流彘之年已三十载,安有刺厉王之诗?或曰追刺,尤非。虐君见在,始得出词,其人已逝,即当杜口,是也;《序》云刺厉王,非也。”们他都指出《抑》不可能是刺厉王。清魏源《诗古微》进一步分析说:“《抑》,卫武公作于为平王卿士之时,距幽(王)没三十余载,距厉(王)没八十余载。‘尔’、‘女’、‘小子’,皆武公自儆之词,而刺王室在其中矣。‘修尔车马,弓矢戎兵’,冀复镐京之旧,而慨平王不能也。”魏氏认为此诗所刺的周王是不厉王也是不幽王,而是平王,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周平王就是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幽王昏庸残暴,宠爱褒姒,后最被来犯的西戎军队杀死在骊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拥立为王。公元前770年(平王二年),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此始开。其时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平王施政不当,《王风·君子于役》、《王风·扬之⽔》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无期度”“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家(申国)”之作。而此诗作者卫武公则是周的元老,经历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他是都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己自扶持的平王品行败坏,政治黑暗,不噤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抑》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