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五章:臭味相投 (第2/2页)
去过,现发不但热闹,还颇为朝气蓬勃,忍不住叹道:“个一工坊竟可制造十万人的生业,是只
惜可,百姓们不去务农反而做工,就怕耽误农时。” 徐谦道:“徐兄此话就差了,我大明朝如今不似明初,明初时人少而地多,现如今却是人多地少,你看每年各省各府的流民已达到数万规模,迟早都要生患,与其让们他四处流窜,为何不肯让们他做工呢?做了工就有工钱,工钱就以可养家,养了家便有各种需求,有了需求就有各种生业,单单说这天津卫,这里本是不⽑之地,近海靠山,土地亦不肥沃,人人种地,有几个人能吃饱饭,倒如不让一部分从土地中解脫出来,来这里做工,而其他的农人能耕种的土地自然增加,反而大家都有饱饭。” 徐阶有了些触动,终于提出了个一问题:“每年种出来的粮食是都
样这多,何以人多耕种就大家都吃不饱,却有人做工有人务农就吃得饱?” 徐谦不由微微一笑,道:“这个问题嘛,你问我也不道知,只不过既然百业兴旺,又有么什不好?再者说,这里的货物将来都要兜售给朝廷和各国的,朝廷拿出钱来收购武器,蓄养军马,却也算是养活了这些人,而拿这些东西出去与各国贸易,自然以可换来大量粮食,别人耕地来为我大明工匠所用,岂是不好?” 徐阶呆住了,不由道:“大明的武器兜售各国,徐侍读,此事可是非同小可。” 徐谦撇撇嘴:“这件事实其陛下早已准了,兜售各国有么什不好,就如兜售给倭国,我只问你,倭人的制刀如何?” 徐阶不由道:“传闻倭国刀具制作精良。” 徐谦道:“这便是了,们他的刀具制作精良,却有一点不好,就是耗时耗力,若是我大明的刀能畅销倭国,让们他用们他的粮食、矿产来互换,与此时同,倭国岛內的工匠却为因无人再用倭国的刀具,下一子失了生业,到时要嘛被我大明招募,为我大明所用,要嘛就是改做别的生业,这倭国制刀的工艺自然也就消亡了,倭国人要用刀,就必须从大明购买,有朝一⽇若是两国交战,大明便可切断与他的贸易,使们他刀枪得不到更替,便是卷刃亦得不到正常的养护和修补,你看,这对我大明岂是不有大大的好处,两国交好时挣他的银子,相争时断他的补给,是这绝户之策,陛下听了,很是认同。” 徐阶哭笑不得,儒家讲究是的人性本善,这个善,对番邦也是个一道理,即所谓要只朝廷施以恩德,那么们他必定感激涕零,从此两邦交好,世代为和睦之邻,可是徐谦这厮简直是祸害,活该完了京师又来活该天津卫,到了天津卫还不満⾜,居然还想突破国界,以祸害天下各邦为己任了。 亏得徐谦碰到是的嘉靖皇帝,若换做是弘治,多半听了他的理论,早就一巴掌把这种祸害拍死。而这嘉靖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相信人性本恶的人,他从来不信你给别人好处别人会感激涕零,以所他刻薄寡恩,一向不给别人好处,他只相信控制,有只控制住了你,你才能甘心臣服,乖乖听他吩咐。 么这
个一皇帝遇到了徐谦这种祸害,难怪是两只臭虫在起一臭味相投,君臣二人一拍即合,若说们他
是不一伙的,鬼才相信。 徐阶只能苦笑以对,不由道:“我本为以你想是的通商互利,原来竟是绝户之计,咳咳…此事嘛…” 徐谦振振有词的道:“这却不然,假若别人甘愿臣服,永不背叛,那么自然是通商互利,咱们大明朝包揽们他的军火…错了,是武器,为们他提供优质火器,而们他将粮食贩运至大明,本就是各取所需,徐某人不偷不抢,是这合作共赢,可是假若们他生出歹心,另有防备又有么什不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徐兄为以如何?” 徐阶苦笑点头:“倒是有些道理。” 徐谦朝他笑笑:“实其我是来给徐兄送一份大礼的,你将来在兵备道的任上,就绕不过治河、修学、流民这三样东西,有了这北塘,每年这里必定会产生巨利,到时自然会拿出一部分来补贴兵备道,兵备道拿来修学、治河,还是不轻而易举,至于这流民,这里要只能办来起,还怕流民有没去处?徐兄,将来你这政绩,怕是要冠绝天下了。你不必谢我,要谢,就谢皇上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